(全媒体记者 彭锋 通讯员 魏阳)近日,高价雪糕频频登上热搜,很多消费者吐槽被其貌不扬的雪糕“刺伤”,本来以为一支只要几块钱,付账时却被告知好几十元,心里顿时“拔凉拔凉的”。这类被“偷袭”的体验越来越普遍,以致衍生了一个新的网络名词“雪糕刺客”。为此,竹溪县融媒体中心派出记者对溪城雪糕市场是否存在“雪糕刺客”现象进行了实地探访。
7月4日,记者走访了溪城多家超市、便利店和雪糕批发部,发现如今市面上的平价雪糕越来越少,大多都是网红高价雪糕,雪糕的标价情况不尽相同,一些大型超市在冰柜上标明了雪糕价格,市民在购买时可根据价格来匹配选择;但大多数便利店、小超市和小卖部,雪糕没有明码标价,不同品牌雪糕集中混在一起,只有结账时才能知道具体价格。通过记者询问得知,这些雪糕售价在每支1元至40元不等,有些看似包装简单、成分普通、介绍简略的雪糕背后隐藏的就是猝不及防的“高价”。
“从目前的的市场来看,价格较高的雪糕销量并不差,许多网红雪糕仍是爆款。因为冷柜空间有限,我们基本不会去销售二至三元的雪糕,价格高的雪糕毛利高,我们赚得也会多一些。”城区一家连锁便利店的负责人道出缘由。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大部分零售店的雪糕均价约10元左右,不同口味价格不等,其中最贵高达40元左右,最低价格的雪糕也从过去的0.5元飙升至了2元,不少门店人员表示,虽然雪糕价格普遍涨价,但是销量都还可以。
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有些雪糕的价格没有标在显眼的地方,有些标码混乱不清晰,还有的雪糕因为其包装简单容易误导市民,很多消费者反映都在购买雪糕的时候有被价格“刺”伤的经历。这也让从小吃老冰棍、小布丁长大的人惊呼“5毛、1元雪糕”去哪儿了?从实际情况看,低价雪糕在各大便利店已经难觅踪迹,绝大部分的陈列都是所谓的中高档价位的雪糕,只有在社区周边的单体小摊店才能看到个别价位低的雪糕。
为什么雪糕涨价成风?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是由于原材料上涨,特别是冰淇淋原料中最普遍的牛奶和糖价格均大幅上涨。其次是,冷链物流成本、渠道成本、终端费用上扬。
面对当前存在“雪糕刺客”这一现象,消费者在保持“理性消费”的同时,商家是否也应该明码标价呢?相关部门是否也应该规范管理消费市场呢?记者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
据悉,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了经营者不得实施的七种典型价格欺诈行为,其中明文规定:“经营者在标价时应当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典型价格欺诈行为。”
温馨提醒,如何挡住雪糕刺客的“偷袭”,在此,记者温馨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既要理性消费,更要遵循内心,而不是“被潮流引领着”、“被店员盯着”、“被面子裹挟着”勉强自己掏钱买单。雪糕作为夏季最常见的冷饮,好吃不贵还是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购买的第一原则。给高价雪糕“降降火”,相关部门也应对市场上的雪糕定价标准进行监督与规范,鼓励更多低价优质产品进入市场,防止过高的雪糕定价扰乱雪糕市场、“刺伤”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