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弘扬家文化”主题征文选登:涵养良好家风 建设幸福竹溪

2022-07-22 09:29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全县人民中厚植爱党、爱国、爱家的社会主义家国情怀,讲好家风故事、传承中华美德,由中共竹溪县委宣传部、竹溪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竹溪县融媒体中心、湖北昶和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喜迎二十大、弘扬家文化”主题有奖征文活动,自6月13日发起征稿以来,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踊跃来稿。经遴选与主题契合度高的优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请关注。

涵养良好家风 建设幸福竹溪

作者:明 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学习这一重要思想,培养、传承和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对于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对于建设美丽竹溪、和谐竹溪、幸福竹溪、现代竹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五千年中华文明,积累了优秀的家风文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弟子规》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里,良好家风感召人向上向善,激励人拼搏奋进,铸就了强大的正能量。

良好的家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的优良传统。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立下“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教育儿子要成长为“农民的儿子”。周恩来制定了“十条家规”,并做到“三不”:不要子女,不存财产,不留骨灰。回溯党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堪称严家教、正家风的楷模,许多党员干部纷纷传承效仿,躬身垂范:焦裕禄教育孩子不能“看白戏”,谷文昌告诫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杨善洲不让家人搭“顺风车”……党的优良家风,引领和带动了全社会良风正气的建立和形成。

家庭是人生“起跳石”。《礼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实践充分证明,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千千万万家庭有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奋进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继续上好家风建设这堂“必修课”,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方能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凝聚昂扬进取的精气神。

世界上,任何时候、任何一个国度,都没有离开家的国,也没有离开国的家。家和国,永远是利益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必须把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到一起,由家兴国,由国固家。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说:倘使不让子孙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家” 这个小圈子就会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财富如果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就会毁灭年轻人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国家》歌词说:“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部分,有国才有家,国弱人被欺,国强人挺立,国稳家才宁。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家为基,心向国家,为国奋斗,兴家为国,卫国治家。背靠大树好乘凉,就是这个道理。

时下,我们正在建设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先行区”和“示范县”将惠及每一个竹溪民众,同时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家风民风。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全县人民中厚植爱党爱国爱家的社会主义家国情怀,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中华美德,讲好家风故事,兴起和丰厚“忠孝仁义礼智信”为内涵的浓厚风气,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以“敢上九重天揽月”的气概创造美好未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