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城乡百里行】丰溪镇:“微+”模式点亮“共同缔造”大家园

2022-07-26 09:05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近年来,丰溪镇探索推出“微+”模式,推动“共同缔造”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产业建设、生态保护、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将共同缔造向全镇铺开。

“微管理+”推进乡村治理精细化

坚持一项原则。该镇在开展乡村治理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深入开展“双找双带”“一诺双好”“双报到”“三认”活动,建强党的基层组织。

落实一种方法。为解决乡村治理无抓手的难题,该镇探索推出“五天工作法”,将周一至周五依次划分为党建工作日、民情走访日、产业服务日、矛盾化解日、环境整治日,进一步明确村级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让村干部日常工作更加规范,村级管理更加方便。

推进一套模式。该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引入积分制管理,推出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黄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组成的“一约四会”管理模式,激活村级管理“神经末梢”,2021年,该镇戈边河村被授予“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微服务+”推进产业建设多元化

盘活镇内资源,“腾笼换鸟”。为促进镇内村集体经济发展,该镇积极组织镇村干部上门服务,通过资产转让、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将镇内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助推产业建设。该镇周家坝村将原食用菌生产设施,由村集体整体出租,发展羊肚菌种植基地32亩,带动镇内5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务工就业、土地流转,实现户均增收近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该镇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公开承诺、马上就办、首问负责和限期办结等制度,“点对点”做好责任划分、“面对面”开展服务走访、“实打实”落实惠商举措、“心连心”营造护商氛围。上半年,该镇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招商引资入库2.4亿元,实现财税收入280万元。

持续跟进服务,“固巢养凤”。为使本土企业和招商企业健康发展,该镇坚持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由班子成员分片包联镇内企业,定期开展走访和举行座谈,倾听市场主体心声,为企业发展纾困解忧、把脉问诊,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该镇已走访市场主体38家,收集企业意见建议12条。

“微生态+”推进生态保护绿色化

保护一片蓝天。该镇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制度,组织干部群众、护林员日常开展巡山,深入落实林长制,建立“镇政府+村+群众”三级监督体系,常态化开展巡察监督。

打造一库碧水。扎实推进河长制,以“周五环境整治日”为抓手,定期开展河道垃圾清理,严格落实禁渔禁捕政策,涵养河流生态,切实“守好丹江口一库碧水”。

营造一片净土。该镇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持每月开展专项巡查检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严把规划建设审批关,严禁耕地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微活动+”推进文明创建贴心化

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活动。该镇围绕国家级文明乡镇、卫生乡镇创建目标,大力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户厕改造和违建治理等工作,对全镇100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严格考核管理,确保正常履职,持续发挥作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集镇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大幅度提升。

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该镇围绕抵制铺张浪费、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对村内红白喜事进行专项整治。同时,为弘扬家庭美德,该镇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好妯娌”“孝德之家”等文明评比,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效果,在镇内树立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和道德榜样。

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该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建立镇村两级志愿服务队伍,每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文明劝导、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等方面精准发力,建立乡风文明驿站,镇内乡风明显改善。

“微评价+”推进乡村发展科学化

组织干部开展自评。为提升干部素质,该镇组织干部定期开展自评,对日常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分析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准差距,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组织代表开展点评。定期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点评,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分析工作中的短板,找准下一阶段工作方向,更好地促进工作落实落地。组织群众开展共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低保评定、重点项目建设、村级财务管理、公益性岗位评定等纳入会议进行讨论,同时,运用“众人来商量”平台,组织召开户院会、民意恳谈会等,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推进决策科学化,有效推进乡村发展。截至目前,该镇已召开户院会36场,收集群众反映问题57个,已解决48个,9个问题正在解决。(覃太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