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轻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而全球12亿的10-19 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 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在中低收入国家,10-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在15-19 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有关专家表示,有些青少很少得到关于管理负面情绪的正确指导,也很少有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青少年能 够得到及时的帮助,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原因
青春期是人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青少年身心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青少年就会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脆弱而引发心理疾患,若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治疗,会对青少年日后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来自家庭的因素。曾有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对我说 :“我的孩子念初一, 性格有些畏畏缩缩,对学习没有热情、没有信心,一提学习就说自己不行,也不愿意去学校。学校刚刚考完试,其他孩子都考七八十分,我的孩子才考了个位数——9 分。孩子也吓得够呛,一边哭一边说‘爸爸您打我吧!’我知道这不是打一顿就能解决的事,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此看来,孩子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心理出现了问题。据孩子爸爸介绍,孩子上初中后,学习成绩越来越不好,他打过、骂过。为了激发孩子努力学习,他曾经不止一次对孩子说:“为什么和别的同学同样上学听课,同 一个老师,你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不努力,这样没出息,你让我很失望。”由此可见,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来自校园的因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发布一组青少年心理“抑郁” 程度参数,该数据显示:在校园内,中小学生“欺负方”与“被欺负方”分别 是 316 与 414,双方的“自我效能感” 为 262 和 105。这意味着,无论是欺负人的孩子,还是被欺负的孩子,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忧郁和焦虑。调查发现, 校园生活中的“起外号、骂人、取笑和讽刺”“社交排斥、交往排斥”“打、踢、推、撞、威胁”“散布谣言、让他人排斥”, 以及“强迫要钱、拿走或损坏物品”等行为,最容易导致“欺负”与“被欺负” 的发生。这些问题反映出的均是青少年各种心理上的反抗。对这些心理上的反抗或抵制,必须加以重视,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问题孩子”的出现。
来自社会和网络的因素。在社会环境因素方面,青少年时刻都要面对成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价值取向:学习不好 - 考不上大学 - 找不到好工作 - 赚不到钱 - 无法享受生活 - 枉为人生。另外,不良影视作品追求享乐、崇尚暴力的不当宣传,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在网络方面,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依赖、受不良信息影响等,都会危害其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问题给青少年带来沉重负担
有研究发现,我国目前有15%- 20% 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时期处于一个“疾风暴雨期”,是大脑的第二个快速发育阶段,诸多行为表现多源于对引起注意、寻求同伴接纳、追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或是兴奋刺激的需要。对于这些心理“需要”,必须加以重视,否 则将有可能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
基于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采取措施减轻青少年的心理负担,为其营造一个快乐生活和学习的健康环境。一般来说,青少年的家庭成长环境、父母关系、亲子关 系,以及父母的受教育经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因为,家庭不仅是青少年的学习场所,还是重要的生活场所。所以,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的和谐程度,都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导致家长和老师在评价学生时,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再加上学业的负担,使得很多青少年面对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在成长过程当中,逐 渐变得只关注学习成绩。另外,由于学校环境的密闭性,导致很多学生无 法很好地了解外界社会。而过多的作 业负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种种因素,均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沉重负担。
家校携手帮助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为积极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和学校应积极携手,帮助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
教育要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家长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此,家校双方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之与青少年的身心 发展相协调。同时,要改变教育方式, 切忌简单、粗暴和专制,要着重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爱,注重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减轻学习负担,使青少年学得开心、轻松、愉快。
家长积极培育良好的亲子关系, 改善教育方法。为人父母者应反省自身,克服性格上的缺陷,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要尽可能地与孩子 一起生活,多与孩子进行肢体接触和语言交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教育方法上,要力求民主,尊重孩子,多用表扬、肯定、鼓励的正面教育方法 ;要信任孩子,培养其建立独立人格。
学校要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课, 设立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教师要有计划、深入细致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 康教育,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心理 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学生了解、 关心、体谅他人,多与同学交流,以培养其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学校可以设立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不仅能 使学生的“心理淤积”有排解和倾诉的渠道,还能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总之,家校携手帮助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所带来的效果是积极向上的,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会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也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