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冯昊 华蒙蒙 通讯员 刘艳丽)喜看稻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9月8日,记者走进中峰镇狄裕沟村,只见一片片稻田泛起金黄,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根根稻穗颗粒归仓,竹溪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曲丰收的“乐章”。
“原来我家收割一亩稻谷要500至600元的收割费用,五六个人一天才能收割完。现在机械化收割,20分钟就收完了,一亩只要100多元钱。”中峰镇狄裕沟村村民刘诗存高兴地说。
中峰镇狄裕沟村二组村民 刘诗存
在收割现场,微风拂过的稻田吹来阵阵稻香,在机械齿轮的高速运转下,稻穗、稻谷、稻秆迅速分离,粒粒稻谷被收入“囊”中,颗颗秸秆归土化泥,等待来年的不期而遇。
中峰镇三元贡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水稻800多亩,之前靠人工插秧收谷,请工难、请工贵、效率低、盼天气……让合作社负责人刘仁合劳心焦思、忙前忙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帮助他解决了大难题,从每年5月份的机械化插秧,到9月份的机械化收割,他们合作社的“贡稻”产业全面走上了机械化生产之路。
机械采收快、费用低、损耗小,稻谷一收割就直接运到烘干房里进行烘干,既省时又省事。
刘仁合算了一笔账,烘干比晾晒的成本还低一些,过去水稻从收割到晾晒足足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现在几天就能解决完,他对农机服务连连称赞。
入秋以来,我县7.5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为在最佳时间收割水稻,做到粮食颗粒归仓,县农业农村局以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当前各乡镇农业工作实际,组织成立了农机服务队,投入多台套农业机械,在全县可机收的稻田里开展水稻收割作业,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
据悉,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大型收割机按每亩130元的标准为农业合作社和村民提供服务。机械化收割实现了水稻收割、脱粒、扬谷、秸秆切碎抛散和装袋等程序一体化。采收的同时,直接把秸秆粉碎还田,既为农田增加了肥料,也减少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实现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农业。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以粮食稳产、农民增收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标准化育秧、标准化插秧、机械化收割”的路子,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增加农民收益,以科技力量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助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华蒙蒙 竹溪新闻网编辑部:0719-272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