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二十大 · 竹溪答卷】胜景宜人满目新

2022-10-17 14:49  

【开栏语】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竹溪县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守正创新、接续奋斗,努力打造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县”,谱写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竹溪县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献礼二十大 · 竹溪答卷》专栏,展现竹溪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生动实践、历史经验,展示全县上下以实干实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进一步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胜景宜人满目新

“总揽全局目标明,再创辉煌启新程,乡村振兴大发展,不忘初心为人民……”今年8月中旬以来,经过近一个月的打磨,竹溪县渔鼓表演《我唱省党代会》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传播,再次掀起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热潮。

这是竹溪县文旅事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成功入围“首批荆楚文旅名县五个创建单位”以来,我县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和旅游的载体作用,坚持“四文”齐发、“五名”互评、“十旅”融合,创新文旅发展体制机制,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工程,深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四文”齐发强服务

坚持繁荣发展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地域文化和家风文化,强化文化服务功能,助推乡村社会治理。

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型歌咏比赛、“永远跟党走”广场书画展、山二黄优秀剧目展演等系列活动,推出革命历史题材剧目《青春何恐》。

连续多年举办“竹溪网络春晚”“灵秀湖北·四季村晚”、春节民俗文化巡游等活动,形成独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持续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围绕共同缔造美丽乡村,将家风文化有机植入,组织文化工作者写家风牌匾、唱家风歌曲、绘家风墙画、讲家风故事;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行”文化惠民演出、非遗文化进景区、戏曲进乡村等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五名”评选创品牌

通过造名景、排名戏、推名食、育名人、创名品“五名”评选活动,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按照差异化思路,先后建成龙王垭、龙湖湿地公园等12个3A级以上集旅游、康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旅深度融合旅游景区。

依托山二黄、向坝民歌等地域文化品牌,创作脍炙人口、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其中,山二黄现代大戏《山茶花》入选第四届湖北艺术节展演剧目,荣获湖北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向坝民歌《掐菜薹》多次在央视展播。

地域文化系列丛书《竹溪词典》(第一、第二辑)、《情迷竹溪》公开出版。竹溪“十大名小吃”“十大名菜”发布,深受各地游客喜爱。其中,竹溪蒸盆获评“中国名菜”,登上央视“乡村大舞台”,荣获“楚元杯”金奖。

由中国药膳学会颁发的“中国药膳制作共创研发单位”“中国药膳制作研发基地”两块金字招牌花落竹溪,“四季药膳康养竹溪”成为我县旅游新亮点。加大对乡村文旅能人的发现培养力度,竹溪大木漆传承人张晓莲、乡贤李军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十旅”融合壮产业

围绕“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定位,将文化旅游康养理念融入全域旅游规划,推进农旅、林旅、水旅、茶旅、养旅、药旅、文旅、体旅、工旅、商旅“十旅”融合。

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打造以龙王垭茶文化旅游区为龙头的“茶旅融合”品牌。

发掘“药材宝库”资源,深化与科研院所、社团组织合作,研究药膳配方,规范药膳工艺,制作药膳菜谱,开发药膳产品,培育药膳产业,发展“医、药、养、食、游、健”大健康产业链供应链食品链,建设中国原料药生产基地、中国药膳产业发展中心、药食同源交易中心,打造中国药膳之都,药旅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

连续举办四届中国楠木湖垂钓大赛,承办全国(U21)青年篮球锦标赛、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社会俱乐部组象棋围棋选拔赛、十堰市第六届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赛事经济风生水起,体旅融合方兴未艾。

文化铸魂,旅游活县;文旅融合,互利共赢。2020年以来,竹溪县旅游综合收入、旅游人次和文化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文旅名县”创建成果丰硕,引领文化和旅游事业阔步前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