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二十大 · 竹溪答卷】妙笔描绘新家园

2022-10-20 08:41  

【开栏语】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竹溪县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守正创新、接续奋斗,努力打造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县”,谱写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竹溪县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献礼二十大 · 竹溪答卷》专栏,展现竹溪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生动实践、历史经验,展示全县上下以实干实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进一步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妙笔描绘新家园

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村庄整洁漂亮,一个个产业繁荣兴旺,一张张笑脸幸福流淌……当下,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3296平方公里的竹溪大地上徐徐展开。

妙笔的“发力点”,正是我县对“共同缔造”的深入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共同缔造“六个家园”创建活动,稳步推进美好家园建设,走出了一条产业富美、环境优美、风貌精美、民风淳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产业富家园

聚焦产业增收,全县围绕“农业稳底盘、工业强支撑、三产增合力”,抓好县域工业园、特色产业园、回归创业园“三园”建设,打造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区块,鼓足群众、经营者、村集体“三个口袋”。

建成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水产业产业园5个,培育龙王垭、中鑫科技、双竹食品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打造以茶叶、生漆、中药材、食用菌、贡米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链10个,特色产业基地10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33家、家庭农场101家、专业大户455家。

中峰青草坪、邓家坝、庙耳沟采取“公司+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米库食堂、稻梦香居、迷你农场,让农民变成旅游产业工人,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

环境美家园

聚焦生态建设,全县统筹规划“山、水、林、田、路、房”,实施“三治(治山、治水、治土)三改(改厕、改栏、改庭院)三清(清淤、清污、清垃圾)”,引导家家户户扫干净、码整齐、院整洁。

2019年以来,新建公路1947公里,通车里程达3239公里,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安全饮水项目945个,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域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建成污水处理厂15个、人工湿地219个,垃圾中转站56个,垃圾分类试点有序推进;深化“厕所革命”,建改公厕、户厕13706个;创建市级以上生态乡镇15个、生态村262个,“湖北省绿色乡村”50个。

风貌好家园

聚焦精神文化建设,我县用好老祖宗留下的、老天爷赏赐的、老百姓创造的“三老”资源,突出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三味”特色,统筹保护和利用好老宅、古树、传统手艺、老味道,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

打造洛家河、赵家河、秦坪、新发等一批综合发展型特色村,形成了绿之恋、同庆沟、鹰咀石、黄花沟、白马滩等一批文旅融合型特色村,建成桃花岛、洞沟河、岱王沟、万江河、营盘山等一批康养旅居型特色村以及青草坪、中峰观、船形寨、瓦沧、向坝等一批商贸物流型特色村。

2019年以来,先后建成A级美丽片区40多个,实现“一线一风景、一镇一品牌、一村一幅画、一户一处景”。其中,龙王垭国际漆艺村依托丰富的生漆资源和悠久的生漆文化,实现传统技艺、现代美学、生漆文化深度融合,让漆艺漆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民风淳家园

聚焦乡风民俗建设,我县实行“党建+乡建、村建(社建)、家建”,建设“党建+邻里中心、党员之家、市民之家”,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同步创建,建成省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5个、村级文化广场316个、农家书屋305家。

坚持将乡土文化融入乡村建设之中,建成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家文化孵化基地,发掘展示“三贡”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夯土文化、农耕文化,举办饮食节、年货节、采茶节等文化活动,做到村村有故事、山水有传说、草木有文章。

深入开展“家规家训+”主题实践活动,突出“家规家训家教、家风家业家境”,建好乡贤理事会、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形成了“人立言、家立规、族立训、村立约”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家风德治助推乡村振兴之路。中峰镇被授予“全国文明乡镇”称号,同庆沟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

文明惠家园

聚焦法治社会建设,我县持续开展普法教育,设立农村法律大讲堂,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巡回讲座、律师下村、场院法庭、庭院调解活动,推动基层群众形成亲法、信法、学法、用法的行为自觉,社会治理群众满意度排位全市第一,兵营镇四条沟村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以德治成风化俗。推行民评民说民表彰,开展“孝老敬亲”“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选树活动,涌现出李军、马盈安等中国好人8名,陈本贵等湖北好人8人,刘德华等“十堰好人·楷模”51人。以自治劝课农桑。

建设45个“乡村会客厅”、227个“邻里守望站”,建立民主提事、议事、理事和监事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制度,形成“有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生活富家园

聚焦民生基本保障,我县迭代升级乡村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住房、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来水、硬化路、广播电视、互联网、村村通、社区服务、卫生、文化、农村超市、电商十大民生工程全覆盖。

建成便民、快捷的医疗圈、健身圈、养老圈、生活圈,让群众上学、就医、养老不再犯难;引进市场主体创办扶贫工厂、车间(作坊)3030个,开展创业就业培训5805人,培养“田专家”“土秀才”“农创客”3782人,新增创业就业9673人,近3万名群众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

水坪镇向家汇村围绕“中国夯土居,生态桃花养”功能定位,打造“医、药、养、食、游、健”产业链,通过“租金+股金+薪金”旅游扶贫方式,辐射带动纪家山、油坊梁等6个村5000余人增收致富,入选国家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下一步,竹溪县还将持续推动美好家园与共同缔造实践走深走实,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