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二十大 · 竹溪答卷】竹溪教育从“有”到“优”实现跨越进阶

10-21 09:04  

【开栏语】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竹溪县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守正创新、接续奋斗,努力打造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县”,谱写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竹溪县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献礼二十大 · 竹溪答卷》专栏,展现竹溪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生动实践、历史经验,展示全县上下以实干实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进一步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2016年,我县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教育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生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进入新时期,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区域教育强县的决定,竹溪教育要顺应人民群众新需求,实现从“上好学”到“高质量”的新跨越。

几年来,从城镇到乡村,从公办到民办,从高中到幼儿园,学校建设跑出加速度;几年来,以政策吸引教师,以机制培养教师,以待遇留住教师,队伍建设按下快进键;几年来,抓改革,强管理,树导向,教学质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在教育强县战略指引下,竹溪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区域教育强县迈出了铿锵步伐,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生动现实。

高投入:让家门口都有好学校

走进蒋家堰镇中心学校,美观大气的教学楼、温馨如家的学生宿舍、标准化的塑胶运动场,整个校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耸立在楚长城脚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蒋家堰镇中心学校是我县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3年前,经过整体迁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与蒋家堰镇中心学校一样,该镇的其它几所学校也先后进行了标准化改扩建,运动场、宿舍食堂以及信息化设备一应俱全,集镇和中心村还新建了3所公办幼儿园。“全镇学校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孩子们基本实现走出家门就进校门。”提起现在的办学条件,蒋家堰中心学校校长刘明波相当自豪。我县制定了整县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专项规划,整合要素推进学校建设。我县把解决基础教育“农村弱”问题作为建设区域教育强县的突破口,实施“1+1+N”建设,即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规模化标准化寄宿制中心学校,至少建设1所中心幼儿园,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好其他农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学位供给不足、学校布局不均、投入不足一度是城区教育发展的瓶颈。为妥善化解这一难题,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城区学校建设专项方案。近几年,先后新建县思源学校、县密云小学、外国语学校3所学校,改扩建县实验中学、长安学校、第二完全小学3所学校,增加学位8020个;新建和改造西关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增加学位1680个,城区入学挤、入园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与此同时,我县着力推进县一中、二中和职校标准化改造,全部建设完成后,学位供给可达8400人,基本满足学生县内高中阶段教育需求。“规划进行建设的学校,财政资金再紧张,也要想办法优先保障。”对于财政教育投入,县政府主要领导掷地有声。近五年,我县累计投入7.2亿余元,新征地41万余平方米,实施完成各类教育项目70个,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57所,各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强机制:让小学校都有好老师

2022年9月1日,地处鄂陕渝交界处的向坝乡中心学校一次性迎来了体艺、外语、数学等10名学科教师,其中,有3名教师来自陕西和重庆。

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五湖四海的优秀大学生扎根竹溪教育。如今,即使是在最偏远的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也开设齐全了,校园社团多起来了,课后服务内容丰富了,校园生活生动起来了。

教育有质量,师资是保障;队伍要建强,机制先跟上。我县建立长效的教师招聘、培养和关爱机制,让教师招得来、教得好、留得住。

建立教师定期补充机制,确保教师招得来。我县对教育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坚持省新机制和县级自主招聘双线补充,针对各类学校灵活采取双向签约、定向补充、专项招聘,对部分紧缺学科教师实行随缺随招。近6年,全县年均补充教师在200人以上,教师队伍的专业、学历和年龄结构得到极大优化。

建立培训提高机制,确保教师教得好。我县常态搭建教师培养提高“一二三四五”平台,为教师培根、铸魂、提能。一是建立一个新老帮带结对机制,实施“一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骨干、十年名师”的“青蓝工程”,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二是开展“双讲双培”主题实践活动(讲政治、讲纪律,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先锋和管理骨干),实施“党建+教师培养”工程。三是确立“一个健康三个好”的教师成长目标(身心健康、精神风貌好、工作状态好、业务素质好),培植教师的核心素养。四是厚植教师“四个一”精神(一种追求卓越的好强精神,一种凡事做到最好的作品意识,一种专注的态度,一种教育情怀),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五是利用国培项目县先进培训模式,抓实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为教师成长常态搭建“读书、反思、练兵、比武”平台,共读一本书,共写一反思,共上一堂课,共赴一场赛,常练常新,常赛常升。

建立教师激励关爱机制,确保教师留得住。全面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骨干教师补助和乡镇工作补助;建立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比较机制,定期对教师工资进行调整,落实教师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全面实行教师荣誉、奖励、表彰制度。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

抓改革:让弱学校都有好质量

2022年中考,新成立的县思源集团学校(郊区)再次实现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超城区学校;汇湾中心学校等学区弱校也跨入全县教学质量第一方阵,这是我县狠抓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一个缩影。

为解决郊区和乡村教育质量相对较弱问题,我县统筹城区、郊区、农村三个地域,高中、义务教育、学前三个学段,分类分区实行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我县打破地域、学区界限,让城区郊区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分别在老城区(城郊结合)、新城区(郊区)成立两个义务教育集团和两个学前教育集团。在农村地区,让地域强校和地域弱校实行学区化办学,以区域强校为中心校,成立7个联合学区。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体制下,各学校教学计划同步、课程安排同步、教学进度同步、备课教研同步、教师培训同步,管理干部和教师实行县管区聘、双向交流,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强弱校实现抱团组团发展。

课程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动机”。自2016年起,我县在总结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整县推进“绿色·生态”课程改革,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开设,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全面打造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的“乐学·高效”课堂。我县还创新性地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本土化解读,提出“一个健康三个好”(身心健康,精神风貌好、学习状态好、综合素养好)学生成长目标,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遵循,以教育评价改革引领教育质量提升。

我县还树立鲜明的质量导向,县政府设立教学质量专项奖,每年拿出300万元以上的资金,对中高考教学质量优秀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奖励。

改则通,变则强。2016年至2022年,我县中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在全市有位次、有影响。中考综合排名由全市垫底跃升并稳居一二,高考文理一本二本上线率逐年上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全县学生综合素养同步提高,在省市大型赛事中屡展风采。

发展恰如春潮涌,攀登正未有穷期。县委书记柯尊勇说,竹溪县将坚持建设区域教育强县的战略不动摇,把教育放在更加优先的发展地位,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和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力争早日建成区域教育强县,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宋雅璐 蒲耀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