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二十大 共同缔造新家园】蒋家堰镇岳王庙村:凝聚人心,共同缔造秀美山村

2022-12-08 10:15  

今年以来,蒋家堰镇岳王庙村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工作思路,坚持共同缔造党建引领、全民参与,深入挖掘本地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探索出一条“村美、业兴、人和、民富”的富美乡村之路。

隆冬时节,走进岳王庙村,如同穿梭在一幅七彩的油画中,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伴随着清风左右摆动,五颜六色的墙绘将乡村民居装饰一新,产业基地长势旺盛,示范村建设如火如荼,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向荣图景。

岳王庙村坐落在关垭城墙脚下,早年间因修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庙宇而得名。岳王庙村人口集中、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辖区4个村民小组,167户618人,村级现有主导产业茶叶基地500亩,中药材基地105亩。该村以共同缔造美好家园推动乡村振兴为发展目标,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突出党建引领

把牢共同缔造核心

该村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党建+乡建、村建、家建”模式,探索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共同富裕共建共融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担当作为。

健全组织体系。建立“红色网格”微治理体系,完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实行党员联户责任制,即1名党员联系N名群众的“1+N”模式,让全村36名党员就近“安家”,就近服务。

抓实党员管理。发挥党员干部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先锋模范作用,划分共产党员户责任岗,让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展作为,用身边典型引导广大群众互助互学、共同参与。

优化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阵地,开展便民服务、文艺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党员群众“连线活动”,逐步打通服务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党员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突出民生实事

找准共同缔造切口

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微”破题,聚焦民生实事,整合多方资源和资金,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村庄环境“微整治”。村集体秉承“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通过“一个目标、一个标准、一套措施、一体推进”的共建模式,将茶旅观光园、红色广场、李家院沿线水路房厕进行环境整治和美化改造,彻底清除了“三堆、五乱”现象,实现了村庄提“颜”增“质”。

创建文明“微公约”。共同研究制定符合本村村情的村规民约,将村民在参与乡村治理、文明新风、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作出规范和约束,并每月结合“爱心积分制”开展评比,设置“红黑榜”,有效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落实爱心“微积分”。以网格为单位,利用积分制管理,对疫情防控、秸秆禁烧、环境卫生等各项工作细化考核指标,在村内设立积分评比榜单,做到加分减分有凭有据,所获得的积分通过爱心超市兑换物资,极大调动群众共评互评的积极性。

产业发展“微探索”。探索“党支部+村投公司+合作社+村民”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以茶旅融合为抓手,以体验采茶、茶道、茶美食为依托,着力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坚持以“发展共建”为核心,动员引导有条件的群众积极发展乡村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带动当地一批群众就业,真正实现群众在发展上共建,在建设中增收目标。

突出群众自治

抓住共同缔造关键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广泛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做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做,抓住共同缔造关键,凝聚磅礴力量。

搭建群众参与平台。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村投公司、村务监督委员会、乡贤理事会的引领带动作用,搭建“众人来商量”议事决策平台,引导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让党群干部在协商共谋中增进互信、达成共识。

提高群众参与度。积极组织群众共商共建村级项目,通过“群众出主意、专家出设计、材料就地取、用工本地找”的办法,在村级项目建设中,村民无偿捐献土地、主动投工投劳,既节省了成本,又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将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乡贤等纳入村级治理队伍,通过党员责任岗、群众志愿岗、专业技术岗等岗位设置,落实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引导广大群众有序参与到共评共管过程中来。

突出服务于民

展现共同缔造成效

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入户走访、户院会等方式定期对建设效果进行回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切实做到问计于民、服务于民。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庄规划布局相结合,配套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三星级旅游公厕1座,改造旱厕80座,开展村级公路绿化美化800米,栽植绿化树木200棵,村庄环境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群众收入稳步增长。通过茶旅片区综合开发,以土地流转促进产业建设,以茶叶中药材种植带动生产劳务,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帮助本地农户167户618人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

文明新风持续推进。通过“一约四会”制度,倾听群众呼声,聚焦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心忧,以“家风”带“民风”树“新风”,让文明乡风助推移风易俗。同时,注重总结提炼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中的经验做法,强化制度保障,形成工作机制,推动共同缔造工作覆盖面更广,群众受益面更宽,使群众共享缔造成果。(孙章鹏  周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