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丰溪镇下坝村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五共”联动机制,搭建“众人来商量”工作平台,建立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环境整治会为主要内容的“一约四会”制度,设立道德驿站,试行积分管理,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聚力建设产业发展之美、生态保护之美、环境宜居之美、乡风文明之美、平安幸福之美的五美村庄,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决策共谋聚民智
将全村划分为4个片区,评选党员中心户28户,按照“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要求与群众结对子、“认亲戚”,每名中心户联系、服务5至6户农户,做到“党员联系、入户走访、产业对接、宣讲政策”四个到户。定期组织群众召开“众人来商量”院坝会,推行“村民建议、中心户商议、党小组提议、党支部审议、村民议事会决议”共谋机制。今年5月份,有村民建议村道两旁的菜地编织一些栅栏,既美观又防碾压。村民议事会当即采纳,会后采购了一批竹子,组织村民捡起老手艺,编竹子,不到一个星期,竹篱笆编织完成,菜地旁边竖起了绿色的“竹墙”。该机制有效引导群众共谋村级发展,共商民生大事。
发展共建汇民力
一改往日政府大包大揽的资金筹措方式,建立“向上争取一点、部门补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多元化投资建设模式,倡导房前屋后自己干、环境卫生比着干、栏圈改造掏钱干、民生项目投工干、产业发展主动干、重点项目支持干,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变“小家”为“大家”。近年来,争取中石油湖北销售公司、丰溪镇党委政府扶持资金共70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坚持支部发动、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群众参与模式,兴建占地800余平方米多功能小广场1个、新建入户路470米、修造灌溉水渠700米、改造栏圈28个、“厕所革命”53个。上述建设群众投工投劳300余天次,最大限度实现花小钱办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理想目标。
建设共管优民风
推行“建设群众帮、建后大家管”机制,发挥“一约四会”效能,设立道德驿站、爱心超市,试行积分管理,让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获得积分奖励,兑换爱心物品;建立“书记主任包村、两委干部包组、中心户长包片、无职党员包户”责任体系,带领无职党员开展“政策信息讲一讲、邻里矛盾劝一劝、勤劳致富带一带、歪理邪说驳一驳、环境卫生整一整”的“五个一”活动,年届八旬的老支书周维银退休不褪色,持续发挥余热,调处邻里纠纷、宣讲惠民政策、无私帮助乡邻,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作用发挥,建立“四个一”联系制度,每月向流动党员推送1次学习资料、每季度汇报1次思想动态、每半年交流1次学习心得、每年组织1次流动党员座谈会,形成“党员带头管、村民自主管、村规民约长效管”的良好局面。在外创业党员马林平,致富不忘家乡,时刻关注、关心下坝村的发展和变化,2022年疫情最吃紧的时候,他捐赠2000多个口罩,助力家乡防疫。
效果共评听民意
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下坝村五美”共同缔造、“红黑榜”活动评比机制,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信访稳定、乡村振兴等方面入手,事前明确评比规则、事中组织评比、事后张榜公布,表现优秀的给予物质奖励,反之,予以批评曝光。今年3月份,村民刘海林的父亲病逝,他丧事从简,婉拒所有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慰问金,其行为迅速传为佳话;村民王某门前柴火乱堆乱放,上了“黑榜”,他觉得很没面子,整改后请求摘下。该做法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激励群众,广泛开展以“遵规守纪好、勤俭持家好、孝老爱亲好、耕读传家好、清洁卫生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家庭”创建活动,评选出邵开红等“五好家庭”40户,有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定期组织群众对村内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看进展、评质量,强化群众对村两委干部、公益性岗位等人员履职情况和工作实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绩效待遇、评先评优相挂钩,推动村级事业发展与履职成效双提升。
成果共享暖民心
充分发挥省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效能,依托中石油湖北销售公司的帮扶支持,因地制宜构建“山上茶、山腰烟、山下菌”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建立“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专业合作社2家,发展庭院经济15户、茶园450亩、中药材100亩、烤烟200亩、食用菌8万棒、西瓜10亩、流转土地250亩、参与入股10户、吸纳务工105人、带动发展80人,将村内20户63人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村民余祥菊在村两委和中石油驻村工作队的动员下,抢抓十巫高速建设契机,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开办了农家乐。客人在此可以丈量夯土民居、体验采摘乐趣、欣赏自然风光、品尝农家特色菜肴。下坝村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村警、村医、村教、村干、村贤服务网络,创造性开展“五天工作法”(周一党建工作日、周二民情走访日、周三产业服务日、周四矛盾化解日、周五环境整治日),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形成“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老有所养”的基层社会治理良好局面。(陈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