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汇湾镇深入践行“五共”理念,主打“党建引领、集体组织、群众参与”的组合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突出共同参与,盘活闲散资源,集聚生产要素,培育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组建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推动“活动联办、项目联推、难题联解、人才联培、市场联拓、资源联享”,发展“共享经济”,在先试先行中蹚出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整合资源,建好“三库一池”,全盘掌握共享家底。曾经,汇湾镇土地梁村和大多数脱贫村一样面临着资源“小而散”,村集体经济薄弱,主要劳动力大量流出,土地、房屋、农资机具闲置浪费,闲散劳动力不能稳定就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困境。
汇湾镇在和村民们共商共议、共谋共建中找到新钥匙,在困局中破局,在逆势中起势。“县委准备在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旅游景点,你们老房子也在规划范围内,放那儿也是空着,干脆趁这次机会和政府一起出资,合力改造为民宿,以房屋出资入股投资,回来就跟住宾馆似的,还可以做民宿宾馆生意,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你也是党员,希望你带个头”。土地梁村党支部书记王磊在党员师利根家中苦心劝说着。
像师利根这样的,农村有土房,城里有楼房,有闲置资源可用于发展经济的房屋有12间1300余平方米,村两委一户一户讲解改造政策、商议改造方案,商量出资入股计划。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把村集体和各家各户空出来的房间数量、面积大小,进行登记造册,规划用途,建立“闲置资源库”。
“阮班国待售芽茶7.2斤,280元/斤;阮勇待售腊肉50斤,40元/斤……”土地梁村干部将村内绿茶、拐枣酒、高山腊肉、土鸡蛋、土豆、芝麻等待销售的20余类农特产品数量、价格一一统计造册,建立“农特交易池”。
“余兴国擅长做瓦工、打灶、贴砖、瓦面翻新;阮班顺擅长各种车辆驾驶;唐清华擅长打响器”。全村341户1054人中,像这样有劳动能力、一技之长、就业意愿的村民共有69人,其中厨师16人,茶叶种植人才17人,茶叶管理人才7人,建筑师26人,水电维修工3人。分门别类的建立信息统计表,建立“人力资源库”,为共享调配提供人力保障。
除此以外,还将村内待售的肥料、农膜、农具、喷雾机、耕地机等10余类农机具进行统计,建好“农资储备仓”。全面摸清家底,掌握共享资源。
燎原前行,建强“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全心运营共享平台。
有了资源更要有平台。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的目标,统筹农户闲置资产和富余农资,以及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实物,进行作价入股,成立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搭建共享平台,聘请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运营管理。
通过“投资、并购、划转、整合”多元化途径,改建改造农房26处,盘活4处闲置农房入股,均交由村级运营管理公司运营。房屋的日常保洁、接待服务,仍然由房主负责。村级运营管理公司仅需管理、营销、财务、仓管人员,大大节省了运行成本,降低了投资风险。并且村内民宿、农家乐等所有经营场所,均无固定人员,市场主体(游客)按照所需向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提出劳务需求,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将村内劳力即时派遣,实现传统村民与新业态服务人员“双重身份”的自由转换,让村民才尽其用,各展所长,人岗相适,居家增收。
“我们主要的经营理念是资源整合,技能推广,将技术能人推荐到适合的岗位;开展产品代销,将农村滞销农产品通过村级运营管理公司的电商渠道销售出去。收益分配按40%归股东、40%归群众、20%再发展的模式推行。运营管理重点是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让村民借船出海、增加收入,让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借鸡生蛋、创收盈利,实现双赢。” 汇湾镇村级运营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星信心满满地说道。
深耕共赢,建优联结机制,全民共享经济收益。土地梁村2组村民黄传艳是村级“人力资源库”中一员,主要特长是厨艺烹饪,擅长菜品是茶乡面点、茶乡辣子鸡,其他农家小菜也不在话下。来往游客在看厨哥厨嫂点餐时点到了她,于是村级运营管理公司迅速给她打电话。
“喂,来客了啊,好,我马上就来。”随着电话铃声响起,正在家中做家务的4号厨嫂黄传艳接到电话,放下手中活计,急匆匆赶往开在村里的“茶香小厨”农家乐,换上工作服,熟练地对照菜单开始做菜。 一桌菜(10人以内)70元劳务费,超过10人,每人加5元,工资日算日结。
“点单式”上岗,灵活式就业,没有点单即可以种地种养,在家门口就有事做,灵活还有钱挣,这是村级运营管理公司带来的便利,更是共享经济释放的发展红利。
茶乡小厨只是新业态的一个缩影。在村级运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茶乡小苑、半山茶室等多种业态。
为满足新业态运营的需求,由村级运营管理公司牵头,对166名村内常住人员进行农味加工、餐饮服务、茶艺表演、环艺修剪等技能培训,再分人定岗,开拓出更多厨哥厨嫂、职业菜农、园艺修剪、水电维修、环境保洁等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收益分配上,建立紧密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村党支部+商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共赢机制,建立收益农户分红40%、村集体分红20%、运营主体分红20%、发展资金分红20%的“4222”比例分红模式,让村民共享集体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