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近年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抓实“选苗、育苗、管苗、用苗”等关键环节,谱好“源头活水、素能提升、严管厚爱、科学选用”成长“四部曲”,让年轻干部挑得起发展大梁,经得住实践考验,为建设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 绿色崛起示范县”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力支撑。
多渠道“选苗”,奏响“源头活水曲”
基层调研及时发现。结合履职尽责调研考核,通过谈话调研推荐、面对面交谈了解、实地查看工作成效等方式,主动发现识别政治素质强、群众公认度高、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近年来,累计调研发现210名优秀年轻班子成员、186名领导班子后备干部、253名优秀年轻干部、67名优秀党外干部、103名优秀女干部。
招考招聘吸纳引进。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等方式,每年有计划地招考、招聘、引进学历素质高、有热情、有活力的年轻干部,不断蓄足年轻干部“源头活水”。近年来,先后招录公务员81名,分配选调生23名,招聘事业单位干部821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6名。
重大一线考察识别。注重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以及项目建设、信访维稳一线考察了解年轻干部的现实表现,及时发现识别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急难险重任务中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年轻干部。
动态分析研判比选。对调研发现、一线识别的优秀年轻干部,持续跟踪了解,定期掌握表现情况,建立年轻干部成长信息库,每半年动态调整一次,对综合表现优秀的及时补充,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梳理调整出去,实现动态补充、定期调整、有进有出、优胜劣汰。近三年来,对12名年轻干部不再纳入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库。
精准化“育苗”,奏响“素能提升曲”
实施“培根铸魂”行动。坚持将年轻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系统开展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引导年轻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每年开展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不少于2期,3年内对纳入视野的优秀年轻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县委书记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每年定期与部分年轻干部代表面对面交流谈话。
实施“一线历练”行动。坚持在基层一线锤炼年轻干部队伍,持续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墩苗工程”,先后调整选派396名干部组建128支驻村工作队到乡村振兴一线下沉帮扶,助推竹溪县在乡村振兴后评估中荣获全市第一。选派80余名干部组建28支招商分队在招商一线驻点墩苗,《湖北日报》头版头条给予专题报道。选派10名干部到营商环境一线挂职锻炼,积极推动竹溪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选派22名干部到文明城市创建一线历练本领,为我县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首次国测位列全省新提名城市第一做出积极贡献。
实施“双向挂职”行动。注重部门与乡镇之间年轻干部双向挂职锻炼,积极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有关部门上挂锻炼,每年选派30名左右工作经历单一、发展潜力较大、需要递进培养的年轻干部上挂和下派锻炼,进一步拓宽年轻干部视野,提升统筹谋划和把握大局能力。
实施“专业提升”行动。结合“弘扬工匠精神 岗位大练兵”活动,着力培养年轻干部的专业能力。近年来,累计培训年轻干部750人次,进一步强化补钙提能。同时,鼓励年轻干部参加脱产进修进行专业提升,政法系统45名年轻干部通过司法考试,教育系统1405名年轻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卫生系统272名年轻医务工作者参加脱产进修培训,分别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提升了专业能力。
精细化“管苗”,奏响“严管厚爱曲”
抓严日常监管。纵深推进“突围九问”活动,坚持做到一月一主题,将“思想革命”进行到底。督促年轻干部常态化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双十星”争创活动、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活动,让年轻干部经常性接受政治淬炼。完善与县纪委监委、县公安局等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确保对年轻干部严在经常、管在平时、抓在源头。
抓细跟踪培养。建立全县年轻干部台账,聚焦换届“后半篇”文章,建立经常性走访年轻干部机制,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普遍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帮带年轻干部工作机制,做到在思想上明方向、在工作中教方法、在生活中常关心、在成长中指路径,在全县形成了重视、关心年轻干部的良好氛围。
抓实岗位历练。制定出台了《竹溪县抽调与挂职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抽调32名年轻干部到“四大指挥部”挂职锻炼,推动形成让年轻干部轮流到吃劲岗位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壮筋骨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年轻干部早承压、早成长、早成材。
抓活考评激励。形成了绩效考核、年度考核和过程管理考核机制。创新建立“1+N”绩效考核目标长、产业链长、项目长、优化营商环境指标长“四长”履职管理责任体系,首设“金牛奖”“蜗牛奖”“末位席”,实行“白、黄、红”亮灯管理,以业绩定座次;对省、市考核位居第一方阵的责任人(含年轻干部),优先考虑提拔使用和晋升职级,年度考核定为“优秀”等次。
全方位“用苗”,奏响“科学选用曲”
及时“压担子”。有计划地拿出部分乡镇、部门(单位)正职等重要职位,打破隐性台阶,从全县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中择优选拔,做到用当其时。近年来,累计提拔使用21名40岁以下优秀干部担任正职。同时对表现比较优秀的选调生和公务员,县委及时提拔重用。2017年及以前招录的110名省考公务员,目前已提拔重用55名,占50%。
注重“搭梯子”。建立健全干部从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选拔机制。县委明确规定: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含年轻干部)原则上都要抽调到“四大指挥部”挂职锻炼1年左右,新提拔干部原则上要抽调到有关指挥部锻炼半年左右,确保新提拔年轻干部都经过较强的岗位历练。今年以来,提拔重用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一线优秀年轻干部68名。
精心“铺路子”。对拟提拔的县直部门(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如没有乡镇工作经历,原则上安排到乡镇任职,在基层进行培养锻炼、历练成长。近年来,先后选派5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墩苗锻炼。
敢于“给位子”。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旗帜鲜明树立重实绩、重实干、重实效的选人用人导向,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大胆使用、强化激励。去年县乡换届,全县15个乡镇共配备的151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9岁,年轻化程度位居全市各县市区前列,35岁以下的乡镇党政正职5名。同时,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中推荐产生市、县代表委员。(陈龙兵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