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丨这支“梅花”正傲然盛开

2024-09-19 08:44   文明竹溪  

有这样一位社区工作者,在同事和居民的眼里,她是一位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热心助人的好书记;在家人眼里,她是位尊老爱幼的好儿媳、好嫂子、好长辈;在邻居们的心目中,她是位乐善好施、开朗率直的贴心人。多年来她一直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嫂、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她就是城关镇鼓楼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冬梅。

以孝为先,赡养老辈尽孝道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李冬梅的家里却总是上演着“久病床前有孝媳”的动人故事。自从她嫁入这个大家庭之日起,似乎照顾老人和大小家务事都落在了她这个儿媳的肩上。从照顾70多岁的老奶奶开始,那时,她嫁入夫家不到两年,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放弃了工作,丈夫工作很忙,经常下乡出差,是她一直在老奶奶的病床前端水喂饭,为老人梳头洗脚,多少个日日夜夜,那种滋味从未与人言及。没过几年,又遇上公爹三年摔跤两次,导致腰部、腿部多处骨折致残,也是她一人在家细心照料,甘当公爹的拐杖,每天背进背出,端茶递水事事当心,洗衣做饭时时殷切。

2005年以后,公爹一家从乡下搬到县城,本以为可以轻松好过几年,哪知道公爹大腿骨坏死必须二次手术,公婆高血压轻度中风,胳膊、脚踝多次骨折住院,是她全力照顾着老人的吃喝拉撒。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中,她既要照顾多病的老人,帮他们洗头、洗澡、洗衣、烧饭,又要照顾好自己幼小的孩子,忙起来总是顾不上吃饭,很晚才能睡觉。为了家庭,她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高强度、超负荷地不停运转着……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她有条不紊地操持着、忙碌着。

近几年来,她在社区工作以后,都说她像超人一般,经常同时照料脑梗复发的公婆和突患冠心病的公爹!住院期间,她买药挂水,照顾生活,无微不至。祸不单行的是,年近80岁的公婆去年再次摔跤导致大腿骨折,生活不能自理,老人需要24小时监护,各自忙碌的子女们一下子紧张起来,也有人劝她:“你婆婆都快80岁了,动手术风险太大,还是不要冒险!”她一听就急了,态度坚决地说:“妈妈一生都要强,人老了更要让她行动自如,再苦再难,老人的身体健康都是第一位的,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婆婆找最好的专家来手术。”很快婆婆在县城医院接受了市医院的骨科专家手术,安排了特殊护工24小时陪护,于是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个脚底生风、一路小跑的身影来回穿梭于医院和公爹居住的小区之间。每日下班后她一边要给手术后的婆婆送饭,还要担心腿脚不便的公公一人在家吃不上饭。因为饭点电梯忙,又担心婆婆饿着,她经常等不及电梯自己爬上7楼送饭菜,等喂好了婆婆擦洗收拾完毕后,她那圆润的额头早已汗流满面,而一脸笑容的她却忘记了自己从下班忙到现在滴水未进。婆婆住院整整3个月,她却瘦了8斤。大家都说,这样的好儿媳,比亲生闺女还亲、还贴心。

以和为贵,团结和睦树新风

人们常说:“姑嫂之间不好处,在一起时就像锅碗瓢盆一样叮当响。”但李冬梅却总能给人带来一种如沐春风的亲切感。

她在娘家弟妹中是贤惠的大姑,在婆家弟妹中是淑德的大嫂。在她的家庭中似乎没出现过矛盾冲突,大家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她平时忙完工作总是体谅着弟弟妹妹主动多做家务,几个弟妹哪家有事她总是全力分担,除了照顾家中多病的老人,照顾几个小姑坐月子、带小孩也是她一个都没落下的重担。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她就像一个母亲一样照顾着小姑们的月子饮食起居,从千里之外的南山深处购买食材,每天变着花样为小姑调节月子食谱。寒冬腊月,怕孩子的衣物用机洗不干净,她坚持用手在刺骨的水里搓洗。每晚还要起夜好几次给孩子冲牛奶、换尿布。一发现有谁身体不适,及时请医拿药,问寒问暖,使家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身心上得到了健康。同时也给小姑们树立了榜样,各自的家庭都能和睦共处,邻里之间的姐妹们也纷纷效仿。

她不但在家务事上是弟妹的楷模,更是晚辈成长的引路人。在孩子们学习工作不顺心时,她常常给以鼓励,给孩子们再次起航的力量;在孩子们取得成绩时,告诫其要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她常常主动打电话关心远嫁女儿的生活与工作上的情况,常常教导女儿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她总是耐心地教导晚辈们要尊老爱幼,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周末闲暇之余,她常常主动把孩子们接到身边照顾,为其烹饪美味佳肴,倾注全部心血照料和呵护孩子。转眼间,虽然孩子们都已渐渐长大,但她还是会经常带着孩子们去郊外游玩。

李冬梅,名如其人,她就像那寒冬季节里傲然盛开的梅花,用她柔弱而又坚强的双肩挑着工作生活两副重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忘我地工作着、生活着;用她默默无闻的行动诠释着中国女性贤良淑德的光辉形象。

相关阅读